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
文章于 2021年4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用户删除
其他

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修“止”的主要目的,是让你能够自在地创造身心,使你不再成为习性的“牺牲品”...

般若路 2021-04-26

在我们目前的修行阶段,几乎要造作一切事物——包括出离心、虔诚心、信任与专注。造作这些是一种善巧方便,一方面可以对治我们的习性,一方面可以唤起或吸引真实的东西,就像猎人用模型鸭勾引真鸭一样。如果你想想,就能明白:修“止”的主要目的,是让你能够自在地创造身心,使你不再成为习性的牺牲品。


目前伪装成自己的这个身体和心,实际上都是由你所受的影响、烦恼和念头所创造的串习而已,这一切全是造作。你的身体是由血、肉、骨头等组成的,不过大部分都是由你对它的念头和感觉所组成。这就是前面所提过的自我形象,与真实了无交涉。这个现象的一个粗略例证就像得到厌食症的人,已经瘦得如同集中营的囚犯,几乎就要饿死了,但是仍然觉得自己太胖了。你的心或自我也以同样的机制运作着,侵犯你真实本性的烦恼,在你的本性上盖了一些棚屋村庄,但是你才是真正的地主,你可以把它们赶走,盖自己想盖的房子。


在开始修行之前,必须唤醒出离心。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,例如,想想生活有多少麻烦——不论现在、未来,自己总会遇到一些麻烦。用对你最有效的想法,真正地警觉到生命的不确定性,就能产生出离心。当你具足热忱、喜悦和出离心的时候,精进就几乎会立刻自然地出现。


修行的开始,先集中注意力;如果你是用某种物体,那就看着它。在一座开始的时候,努力集中注意力;到了中间,可以稍为放松,但仍继续维持专注,随时都应提起正念,要有警觉心。如果心变得昏沉,就想一想让心平静下来的利益,由此产生喜悦与热忱,驱除昏沉;如果心变得掉举,就思惟出离心,让自己冷静下来。昏沉、掉举消失之后,立刻回到专注上。呼吸顺畅,把你的心和你的感觉都集中在那个物体上;这样修一阵子之后,会有五种体验生起。


开始时,你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像暴流般停不下来,就像山间的瀑布一样无法控制。胆小的行者遇到这种情况,就认为自己无法好好修下去,由于沮丧便生起懈怠。你应该欢迎禅定的第一个体验来到,把它视为瑞兆——它就是所谓的认出概念的生起。


事实上,修行专注的目的,并不是真的要集中在某个物体上,而是要你了解自己的心有多散乱,而目前你并不知道这点。只要你一直散乱,就不知道是谁在打扰你、你有多么散乱,或你又散乱到哪里去;就像身在战场中,不知道谁是敌人、谁是朋友,也不知道该杀谁、该保护谁。有了这种瀑布的体验,你现在至少能认出自己的敌人,知道是谁制造紧张、不安全感、悲伤和其他问题来干扰你、刺激你。瀑布经验被认为是禅定体验的黎明,虽然太阳尚未升起,但阳光已经出现在天际了,这表示结果已经在那里了。


随后第二种体验也会发生,这时候的心境就像急流穿越峡谷一般,有时你专注得很好,有时却像急流撞到岩石,形成漩涡,然后又回归宁静——第二阶段叫做“概念休息”的境界。


继续修下去,会出现第三种体验,类似河流中的水潭。干扰会产生涟漪,其他时候则平静无波——这就是所谓“概念疲惫”的体验。


第四种体验可以比喻做有波浪的海洋。即使生起种种心灵构想,就算它很巨大,只要略提正念就立刻平息下来——这种经验就是收集概念,并使它井然有序。


第五种体验也会来到,它类似无波浪的海洋——无论什么事情发生,海洋都维持不动。到达这种境界,你自己就成为对治法门,不再需要刻意的对治法了——这就是所谓“不收集概念”的体验。在这个阶段,身体就像羽毛一般轻,心完全能受到控制,欲界大部分的烦恼都停息下来,你可能会得到某种程度的预知力和神通。根据佛教哲学,到达了这个阶段,你便具备聆听佛陀某些教法的资格。


经历了修“止”的五种体验,心的造作就会愈来愈不活泼,逐渐失去对你的控制力。有些修行人能够达到外物失去力量的阶段,这是由于行者极专注于自心,使得外物不再具有吸引或反击的力量。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在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任何的五尘上:本来吃起来很恶心的东西,不再有什么大不了的,你可以毫无问题地吃它;原来很容易影响你的事物,变得没有力量了。你更平衡,甚至有些艺术风雅的气质,因为你不再被某种强烈的东西吸引,而能觉知整体的状况。


本文来源于网络。我们尊重原作者。如有不当请告知删除。

近期相关推文:

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禅修是训练心灵最直接、最实用、最简单的方法之一...

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心的训练,最终是要让我们成佛;但是相对上,它对于日常生活也有极大的影响。

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依循着一条已经发展得很完整的道路来修行,总是要比参加一人自创的宗教来得安全些...

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对于今生来世唯一有价值的关怀,就在于是否能创造出修行佛法必需的因缘...

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尽管投入爱河吧,谈恋爱是件很棒的事!

如果你能透过像开车等方法来证悟实相,那么这些有宗教味道的东西就不必要了 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

你一旦开始了解自我只是个幻觉,就有机会对每一个人生起慈悲和菩提心... 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

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如果你避开这些极端,把见地的智慧与实修的方便结合起来,就能了悟究竟实相...

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因你的动机和以它为道的智慧不同,任何一种修行之道,都可能成为证得果位的障碍...

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如果生活已经够忙碌了,你最好想清楚是否真的要收集灌顶?

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佛教中转世再生的概念,主要是和心的连续性有关,每件事物都是由于特殊的因缘而出现、消失...

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我有一个对治抑郁症的简单方法!

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根据佛法,我们要拒绝的是“自我执着”,而不是“自我”。

【宗萨钦哲仁波切】“无我”表示自我并不是依照我们认定的方式存在着 —— 了解这点并牢记在心是非常重要的...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